Robotaxi进入“聚合时代”,需要一个“最大公约数”平台|界面新闻

toodd 3小时前 阅读数 3 #汽车

11月5日,阿里巴巴旗下高德宣布与小鹏汽车达成全球生态合作,未来双方将共同面向全球提供Robotaxi服务。同时,这也是高德全面转向空间智能后,AI能力跨界开放的重要一步——致力于以“技术+生态”服务全球客户,打造最大的Robotaxi聚合平台。

根据双方公布的合作细节,高德将为小鹏提供聚合服务能力,共同拓展Robotaxi服务区域,为用户提供高效、无缝的出行体验。同时,高德也将助力小鹏汽车出海,把中国领先的Robotaxi服务推向世界。

在此之前,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Robotaxi公司均已接入高德,用户可通过高德App在两家公司提供服务的区域一键叫车。

2017年,高德在网约车行业首创了聚合打车模式。凭借公平、开放的特点,其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聚合网约车平台。如今,高德再次把聚合模式带到Robotaxi行业,势必也会给Robotaxi行业带来非常大的变化。

在Robotaxi从技术验证迈向大规模商业运营的关键阶段,行业亟需一个能同时满足多方诉求的中立、开放、高效的基础性平台。

对整个行业而言,高德可能是一个理想的“最大公约数”平台:不自营运力,只做连接器与加速器,提供海量用户入口和真实运营场景,使Robotaxi行业专注技术和产品研发;又能凭借扎实的AI技术底座,输出可量化的计算能力,让不同技术路线、不同车型、不同区域的Robotaxi都能在同一平台上高效运作协同,从而推动整个行业实现规模化、可持续落地。

Robotaxi的形势,变了

Robotaxi刚刚出现时,很多人都仅仅把它看作一场科技表演,很难和日常出行联系起来。

一方面,Robotaxi的成本居高不下,大规模应用于普通人的出行服务根本不现实。早期,一辆采用改装方案的Robotaxi,车辆本身的成本以及加装传感器成本、人工成本大约在45万元左右,运营方每年还需要支付约15万元的运维成本。根据测算,2019年 Robotaxi每公里成本高达23.3元,而传统出租车每公里成本仅为1.7元。

另一方面,作为新兴事物,Robotaxi在技术成熟度、安全保障、责任划分等方面存在诸多需要探索和明确的地方。国内一些城市开放了Robotaxi的运营试点,但大多限定在封闭园区或者指定区域运营,很难满足用户灵活多变的出行需求。

经过几年的发展,Robotaxi核心零部件的成本已经大幅降低、技术成熟度越来越高,各地对自动驾驶创新应用活动的支持力度也越来越大,Robotaxi公司在生产制造以及市场准入上已经没有太大阻碍。

这意味着,Robotaxi行业的发展重心已经从技术研发和推动政策落地转向了商业化运营。

最近两年,国内外的Robotaxi都在加快商业化进程。其中,国内文远知行、小马智行等企业在多个城市开展示范运营;国外Waymo在旧金山的无人驾驶出租车订单量也已经有相当规模。

这个过程中,如何把C端服务运营好成为了各家Robotaxi公司面临的最大挑战。这使得出行平台的价值越来越突出——它不再是技术、车、运营中的普通一环,而成为决定Robotaxi公司能够走多远的关键环节。

Robotaxi需要“最大公约数”

随着商业化的推进,各个Robotaxi公司对出行平台的态度也分成了鲜明的两派。

百度、滴滴等公司早年就开始涉足Robotaxi的运营,但坚持自建渠道。这些公司在C端互联网市场积累了数亿活跃用户,在生态运营上选择封闭模式,试图以自营Robotaxi车辆抢占市场。

另一部分Robotaxi的玩家主要是自动驾驶以及车辆主机厂商。这些公司看到了Robotaxi的商业价值而涌入,但他们构建自营渠道面临着流量获取难、运营成本高的难题,和外部聚合平台合作成为更好的选择,这些公司也正在用脚投票。

无论是文远知行、小马智行,还是小鹏都证明了这一点。其中,高德与小鹏的合作,是行业首个“出行平台+前装量产”的模式,这将进一步推动Robotaxi加速规模化落地。

实际上,这种Robotaxi公司和出行聚合平台合作的模式在国外市场也已经被验证。今年,Momenta等多家计划在全球市场运营的Robotaxi都把Uber当做必不可少的合作伙伴。

而高德的聚合生态也在全球化。目前,高德APP已覆盖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境外打车服务落地超50个国家和地区。这意味着,未来中国领先的Robotaxi技术可通过高德“一键出海”,真正实现“全球都能用、全球都好用”。

基于高德,Robotaxi的全球化能够在规模化扩张的同时保证效率,高德作为平台,能帮助Robotaxi高效整合用户、技术以及跨区域的文化、政策等全要素,这对Robotaxi公司加速拓展海外市场将大有裨益。

随着越来越多玩家加入Robotaxi,行业竞争势必会变得激烈,这对Robotaxi公司的运营效率提出更高的要求。这种市场环境下,他们需要一个“最大公约数平台“,而高德,无疑成为了他们的首选。

高德空间智能或成Robotaxi标配

当Robotaxi的规模化应用大幕真正开启时,高德于Robotaxi行业的重要性会进一步增强。

在运营层面,高德聚合平台公平、开放的特性更容易获得合作伙伴的信任。

在此前的网约车运营中,高德与合作网约车平台公司共同建立了“基准服务质量评价体系”,包括安全管理、运营效率、乘车体验、客服保障、行业责任等具体指标,推动行业的良性发展。这种评价体系也将引入到Robotaxi的运营中,为各个Robotaxi玩家建立一个良性、公平的竞争环境。

更重要的是,高德是出行服务平台中为数不多只做聚合不做自营的平台,这更有助于平台站在客观中立的视角上为各个Robotaxi玩家提供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

在技术层面,高德的空间智能技术也将是Robotaxi的标配。

今年8月,高德完成全面AI化转型,将空间智能作为面向未来的战略支点。高德空间智能,是AI对物理世界时空结构的深度感知、推理与预测能力——让机器不仅能“看见”道路,更能“理解”城市运行的规律——从人流潮汐、交通拥堵,到低空障碍物、室内动线,构建起一个动态、多维、可计算的真实世界数字镜像。

在Robotaxi领域,这项能力正转化为三大价值:

一是全局最优协同,基于对城市交通的全局理解,实现实时路况、潮汐分析、供需预测等核心能力;二是超视距感知,通过车路协同(V2X)与多车数据融合,弥补单车智能盲区;三是真实场景训练,为自动驾驶系统提供海量、复杂、高价值的验证环境。

在此之前,高德已与超过40家汽车制造商建立深度合作关系,在智能座舱、高级辅助驾驶(ADAS)等领域积累了扎实的技术能力。如今,依托“空间智能”这一底层技术架构,上述能力正实现系统性革新,为Robotaxi提供更精准的环境感知、更高效的决策支持与更流畅的端到端出行体验。

Robotaxi公司与高德合作,不仅能够补齐运营能力方面的短板,还能够获得空间智能的加持,使其具备超视距能力,更准确的感知全局场景,进而提升Robotaxi的可用性及安全性。

根据高盛预测,2035年中国Robotaxi市场规模将升至470亿美元,较2025年增长近700倍。在这个快速增长的新兴领域中,势必会出现更多的Robotaxi玩家。随着他们的接入,高德有望成为国内最大的Robotaxi聚合平台,同时也会是Robotaxi行业最核心的技术合作伙伴。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