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在虹桥国际经济论坛“加快发展银发经济 培育经济发展新动能”分论坛上,《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2025)》正式发布,这是国家信息中心连续第四年发布该项研究成果。
国家信息中心经济预测部副主任牛犁表示,城市能力指数评价呈现出五个基本特点:
第一,城市能力指数稳步提升。2025年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同比提高2.4%,其中多达210个城市是正贡献的水平。
第二,从城市能力指数上呈现出东部引领、中部领先、西部和东北地区持续提升的区域格局。东部地区来看,应对人口老龄化能力是遥遥领先全国,城市的能力指数及各专项指数都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中银发经济专项指数为全国平均水平的1.6倍。中部地区来看,应对人口老龄化的能力提升得比较快,在政策措施、服务体系、社会环境、银发经济四个专项指标上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西部地区来看,能力指数保持了提升,其中财富储备、服务体系、社会环境、银发经济这四项指数上保持了增长。东北地区来看,能力指数持续提升,财富储备专项指数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而社会环境专项指数得分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第三,老百姓急难愁盼的需求得到了更好的满足。最突出的像门诊慢特病费用跨省区直接结算医疗机构数快速增加,2024年底达到了7.2万家。之前只有700多家,现在到7.2万家,老年助餐点几乎从无到有,累计建成8.6万家,日用餐老年人数现在已经突破了300万人。
第四,服务体系质量明显提升。硬件建设方面来看,新建居住小区按照标准配建养老服务设施的比例已经超过了90%。养老机构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了65.7%,超额完成五年规划的目标任务。医养结合机构数量达到8400个,“十四五”时期累计增长43%。再从软件支撑方面来看,养老护理员技能培训人次同比增长4.2%,养老服务相关专业招生规模超过15万人,长期护理保险享受待遇的人数累计超过200万人。
第五,银发经济在全面发力。传统业态来看,在加快优化提升,企业性质的养老机构数量、床位数量在逆势增长,养老机构开展公建民营的比例超过1/3。从新兴业态来看,在不断培育壮大,智慧健康养老、居家适老化的改造、老年教育、旅居养老这些正在加快的积厚成势。地方试点银发经济产业园,探索集群化发展模式。从未来业态看是前瞻布局。以抗衰老、脑机接口、人形机器人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加快应用示范,为新时代养老探寻了科技的解决方案。(界面新闻记者 冯丽君)
热搜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