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维举措吸引外资,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方案推出,制度演进迎新突破

toodd 2小时前 阅读数 1 #热搜

界面新闻记者 | 陈靖 韩理 杜萌

境外投资者进入中国资本市场将更加便利。

10月27日,证监会正式发布《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优化工作方案》(下称《方案》)。

《方案》围绕优化准入管理、便利投资运作、扩大投资范围、明确政策预期、加强服务支持五大方向,推出多方面具体举措,核心目标是提升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的适应性与吸引力,为各类境外投资者构建更透明、更便利、更高效的投资环境。

具体来看,方案明确外资公募基金短线交易适用规则,给予其与境内公募基金按产品账户维度计算短线交易持股比例的同等待遇,为境外大型资产管理机构投资提供便利;同时进一步放开境内机构向外资提供投资顾问服务,既助力外资提升投资本地化水平,也有利于国际大型资产机构加大中国资产配置比例,增强境内专业机构国际竞争力。

在准入管理优化方面,证监会、央行、国家外汇局合力推动《方案》中的两项关键措施于10月27日同步落地:一是推行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审批与开户“一件事”办理,二是为配置型外资开通 “绿色通道”。

办理流程示意图   来源:证监会网站

通过优化、简化、整合资格审批与开户环节的办理流程,可有效缩短外资资格申请时限与入市周期,降低外资运营成本,进而鼓励包括中长期资金在内的各类境外专业机构加大中国资产配置力度。

投资范围拓展环节,《方案》充分发挥合格境外投资者渠道“产品覆盖面广、适配风险管理与资产配置需求”的优势:一方面平稳推进其投资ETF期权,满足外资套期保值的合理需求;另一方面允许其参与更多商品期货期权品种交易,并明确将持续滚动放开相关品种,既契合外资多资产策略下的大类资产配置需求,也能为商贸实业类外资对冲现货价格风险提供支持。

长远规划上,《方案》明确以优化准入管理、便利投资运作等为核心抓手,力争用两年左右时间推动完成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机制的优化改革。改革最终目标是增强制度对境外中长期资金的吸引力,形成“在岸与离岸渠道协调互补、配置型与交易型资金平衡发展、境内外证券基金期货机构良性互动”的开放新格局。

从监管后续动作来看,证监会后续将加快推动《方案》中其余举措的出台与落地,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研究,持续丰富旨在提升对外开放制度吸引力的改革内容。

截至目前,我国市场共有913家合格境外投资者,覆盖境外基金管理公司、商业银行、保险公司、证券公司、政府投资机构、主权基金、养老基金、国际组织等各类投资者,境内资产规模超过1万亿元人民币。此前,QFI( 合格境外投资者 )参与商品期货、期权交易品种总数达到了75个,随着交易品种的放宽,QFI可参与品种已达102个。

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至今已走过23年发展历程。其正式起步于2002年11月,中国证监会与中国人民银行联合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暂行办法》,标志着QFII(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制度正式落地。此后,监管机构持续推进制度优化与完善,一系列配套规则及投资便利化举措逐步实施。

2006年8月,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投资管理办法》及配套规则,不仅进一步明确QFII试点操作细则,更大幅放宽了QFII资质门槛。

2019年9月,国家外汇管理局宣布取消QFII投资额度限制,以及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Renminbi Qualified Foreign Institutional Investors,以下简称 RQFII)的额度与试点区域限制,该政策于2020年5月正式实施。

2020年9月,三部门(中国证监会、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再次联合发布《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和人民币合格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管理办法》,将QFII与RQFII制度整合,通过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入市流程、丰富可投资范围,进一步提升制度便利性。

2024年7月,中国人民银行、国家外汇管理局联合发布修订后的《境外机构投资者境内证券期货投资资金管理规定》,重点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跨境资金管理与境内证券投资流程。

在2025年陆家嘴论坛上,证监会主席吴清再次释放优化信号。自10月9日开始,合格境外投资者即可参与场内ETF期权交易。目前,可参与场内ETF期权品种共有9个,包括上交所期权市场已挂牌上证50ETF期权、沪深300ETF期权、中证500ETF期权、华夏科创50ETF期权、易方达科创50ETF期权,以及深交所挂牌了沪深300ETF期权、中证500ETF期权、创业板ETF期权、深证100ETF期权。

某银行系ETF基金经理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表:“合格境外投资者的参与或将为ETF市场带来更多增量资金,丰富投资者的结构,有助于提高场内的流动性。随着外资的流入,ETF产品的创新和发展有望加速,可以进一步满足投资者多样化的资产配置需求。另一方面,合格境外投资者的专业投资能力和风险管理经验,也能有助于国内ETF市场向更加成熟、理性的方向发展,提高市场整体定价效率。”

历经多年持续优化,合格境外投资者制度不断完善,QFII/RQFII已成为A股市场重要参与主体及稳定的增量资金来源。作为境外资金直接入市的主要渠道,该制度覆盖主权基金、保险资金、养老金等中长期机构投资者,对中国资本市场稳定运行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重要支撑作用。

与合格境外投资者投资便利化进程推进相呼应,外资机构对中国市场的“看多”氛围同步升温。高盛、瑞银、摩根士丹利等多家国际头部外资机构,在其发布的最新观点中均明确表达了对中国股市的持续看好态度。其中,瑞银资产管理中国股票主管施斌具体指出,当前阶段是参与中国市场的良好时机,尤其对具备市场领导地位的科技公司抱有明确看好预期,认为这类企业有望在市场发展中展现更强竞争力。

随着中国股市持续走强,外资机构加仓的步伐加快。

据Choice数据及上市公司最新披露的三季报显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有超20家A股公司的前十大流通股股东名单中出现QFII的身影。值得关注的是,这一过程中多只个股获得两家及以上QFII机构“抱团”买入,体现出外资对部分标的的共识性看好。

其中,中策橡胶(603049.SH)成为QFII布局的重点标的。截至三季度末,美林国际、高盛公司、摩根大通、摩根士丹利四家知名QFII集体新进其前十大流通股东名单,仅美林国际便持股635.56万股,且位列该公司第一大流通股东。

星网宇达(002829.SZ)同样吸引多家QFII共同入驻,瑞银集团、摩根士丹利、巴克莱银行在三季度同步新进其前十大流通股东,高盛公司则在此期间进一步增持1.39万股。

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副主任、招联首席研究员董希淼告诉界面新闻,“从运营模式来看,外资机构采用独资模式,能够更灵活地整合全球资源,进一步提升在华业务竞争力;与此同时,这一模式也将推动中国资本市场与国际通行规则加速接轨。中国资本市场拥有独特的市场环境与投资者结构,外资机构仍需在合规管理、人才本土化、客户资源拓展等领域持续发力。其中,如何将全球成熟经验与中国市场实际需求有效结合,将成为决定外资机构未来在华发展成效的关键所在。”

上述券商系ETF基金经理对界面新闻表示,“随着中国资本市场对外开放程度的提升,境外投资者在中国市场的参与度有望进一步提高,分享中国经济增长的红利。”

针对行业未来趋势,董希淼进一步对界面新闻表示:“预计未来我国将持续吸引境外金融机构加快进入境内市场、深度参与市场发展;同时会继续提高金融市场开放水平与准入便利程度,持续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此外,我国还将积极参与国际金融治理,不断增强在全球金融市场中的影响力与话语权。”

热门
标签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