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界面新闻编辑 | 文姝琪
独立运营三年后,Unity中国仍在探索一条更能适应本土需求的路径。
2022年8月,Unity中国成立,逐步开启独立运营。直到今年上半年,Unity中国正式把产品从全球总部剥离出来。在10月23日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Unity中国CEO张俊波透露,战略变化带来的影响是,一方面,团结引擎要本土化,另外一方面,Unity中国必须挑战最新的技术,让团结引擎跟上国外的先进水平。
游戏引擎依然是Unity中国的核心阵地——在一年一度的开发者大会上,Unity中国发布团结引擎1.7.3版本,主要升级方向为核心渲染、跨端部署和AI集成。
张俊波在接受界面新闻采访时称,针对中国开发者的需求,公司投入较多的重点是高清渲染和统一的渲染管线。原因在于,海外游戏开发者往往没有跨端的需求,但国内很多公司需要。“我们投入更多的是在运行、平台适配和性能上,Global更多关注易用性和提高生产效率。我们的战线比Global的还要广。”张俊波表示。
其中,团结引擎新增的AI Graph功能,深度集成在引擎里的AIGC工作流平台,通过与各大模型厂商合作,让开发者在引擎内直接调用AI生成能力。界面新闻了解到,目前腾讯混元大模型为AI Graph提供技术支持。Unity中国方面披露的数据显示,根据实际测试,AI Graph生产效率提升70%,成本降低90%。张俊波告诉界面新闻,后续他们也会和其他大模型厂商合作。


新战略和国内游戏市场环境的变动息息相关。
近一年,中国游戏市场逐步回暖。中国音像与数字出版协会发布的《2025年1-6月中国游戏产业报告》显示,今年上半年,国内游戏市场实际销售收入1680亿元,同比增长超14%,同时,游戏用户规模达到近6.79亿,两大数据均为历史新高点。

张俊波透露,在开发者层面,国内市场也呈现出几个新的趋势,第一是要做跨端游戏;第二,小游戏走向精品化,开发者希望在小游戏里尽可能达到原生游戏的体验,“我们看到了一个现象,很多公司都开始做小游戏,做好了再转去端游。”
某种程度上,本土化的需求让Unity中国既面临合规的挑战,也带来不断创新的压力。这也解释了为何Unity中国近两年持续扩展业务场景。张俊波表示,Unity最大的营收来源是广告,因此,公司需要不断扩展业务线,才能有足够的收入支持更强的引擎团队,支持更长的投入战线。
和海外市场相比,Unity中国有三个特别的场景:小游戏、车载和鸿蒙。除了在多个场合反复提及的智能座舱,小游戏被Unity中国视作吸引开发者合作的重要切口。去年7月,Unity中国设立游戏发行业务,推出专门面向中小开发者的游戏发行服务。
Unity中国发行业务负责人王巍透露称,Unity中国2024年调研显示,能够依靠项目盈利的游戏开发者不到三分之一,对中小团队而言,产品成功很大程度上靠运气。他认为,作为技术公司,Unity的定位是基础设施提供者,“我们是技术公司,能够把原本需要大量人力投入的工作变成可复制的技术方案。”
张俊波在开发者大会现场宣布了Unity中国未来三大方向:第一,灵活拥抱中国市场;第二,与AI能力深度融合;第三,打造真正的跨平台引擎,从3A大作到轻量小游戏全覆盖。
不过,正如张俊波在采访中提到,本土化将是一条“长战线”。在《王者荣耀》《原神》《崩坏:星穹铁道》等现象级作品案例之后,Unity中国依然面临技术突破和市场拓展的双重挑战——尤其是在独立运营产品之后,重新和本土开发者建立连接和信任并非易事。
张俊波在采访中透露,目前Unity中国的新业务之一汽车,在总业务的占比达到了15%到20%。此外,成立一年多的游戏发行业务正在实现较大的流水增长。新业务为引擎的技术研发“储粮”,未来,Unity中国需要在更大的市场中找到位置。
热搜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