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奥赛图科创板注册生效,成功扭亏转型千鼠万抗动态报道

toodd 3小时前 阅读数 3 #科技

界面新闻记者 | 陈杨

界面新闻编辑 | 谢欣

10月20日,上交所显示,百奥赛图科创板IPO注册生效。这即意味着公司将实现A+H两地上市。

据科创板招股书,本次百奥赛图拟募资11.85亿元,用于药物早期研发服务平台建设项目、抗体药物研发及评价项目、临床前研发项目和补充流动资金。

数据来源:百奥赛图科创板招股书。界面新闻记者陈杨制图

百奥赛图成立于2009年,是一家临床前CRO(医药研发外包)及生物技术企业。共同控股股东、实控人为沈月雷、倪健夫妻二人,两人分别任公司董事长、执行董事。

1997年至2008年期间,沈月雷先后获美国马萨诸塞大学免疫学博士学位、在美国纽约大学医学院/Howard Hughes Medical Institute完成博士后研究。此后恰逢全球金融危机,原计划加入跨国药企再生元的沈月雷没有找到太好的工作机会,但靠开发出敲掉某几处基因的小鼠赚到了80万美元的第一桶金,随即回国创业。

到2022年,百奥赛图在港股上市。2022年至2024年及2025年上半年,其营收分别为5.34亿元、7.17亿元、9.80亿元、6.2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02亿元、-3.83亿元、3354.18万元、4799.91万元。换而言之公司在2024年扭亏。

百奥赛图近年业绩。数据来源:东方财富。界面新闻记者陈杨制图

具体而言,百奥赛图业务分为基因编辑业务、模式动物销售、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抗体开发业务四大板块,2025年上半年营收贡献分别约为5%、45%、25%、25%。

界面新闻注意到,最初,百奥赛图以为科研客户做基因敲除小鼠定制化服务起家,此后转向产业界,服务药企,业务版图也从新药研发上游环节一路向下延伸,直到申报IND(新药临床试验)。

与大多数CXO(医药合同外包)公司不同的是,百奥赛图的独特之处在于商业模式从“卖服务”向“卖产品”转型,因而也有了后面为业内熟知的RenMice小鼠系列平台、“千鼠万抗”抗体库。

其业务发展背后也可窥见国内创新药研发思路的转变。

界面新闻注意到,沈月雷关于公司转型的想法从2013年左右出现。其在个人微信公众号推文中提到,早期基因打靶模式动物这一领域的竞争不激烈,百奥赛图得以立足。但做小鼠的过程漫长,人力成本也高,因而公司利润不高;加上为客户提供CRO服务,不拥有或分享所完成课题的知识产权和收益,导致公司有技术积累、无价值积累。

为抵御未来竞争,百奥赛图开始开发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模式动物产品,并于2014年在江苏海门建立用于模式动物规模化繁殖的动物中心。

界面新闻观察到,对CXO公司而言,发展的关键在于提前在高潜力的细分领域布局好技术,并在产能上做出合理预判。若产能有限,风口到来时难以接住药企的海量需求,将错过发展机遇;产能过剩则面临着较大的运营和折旧摊销压力,反而会侵蚀利润。

这在单抗、双/多抗之于药明生物,新冠小分子口服药之于博腾股份、凯莱英,ADC(抗体偶联药物)之于药明合联等案例上均有体现。

不过百奥赛图一度准备好了各种“铲子”,却错估了国内淘金客聚集的位置。

2013年,公司通过PD-1抗体药(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小鼠上做药效评价项目,意识到肿瘤免疫时代到来,于是开发了一系列免疫检查点人源化小鼠。

但当时,国内创新药公司多采用fast follow(快速跟随)策略,默沙东、BMS等跨国药企的成功令PD-1成为中国创新药第一个十年里最热门的靶点。这让百奥赛图的PD-1小鼠供不应求,其他未经验证的靶点则少有人问津。而小鼠这样的生物资产持续繁殖、积压,意味着不小的资金压力。

因而2016年,百奥赛图转而出海;也成立了新药研发公司祐和医药,尝试自己做药。

据沈月雷个人微信公众号,祐和医药的运营实际上验证了百奥赛图“通过高通量体内药效评价快速筛选抗体药物”的可行性,也完善了公司的模式动物生产、药理药效、抗体开发平台。此后公司业务范围不断拓展。

百奥赛图各业务及综合毛利率。数据来源:百奥赛图科创板招股书。界面新闻记者陈杨制图

但做药和CXO的商业模式不同,前者意味更长的开发周期、巨大的前期投入和失败风险,后者则能有相对持续的现金流入。两类业务同时进行的公司还要面临客户项目和自家项目的资源分配问题。

叠加2021年下半年起创新药领域进入资本寒冬,祐和医药也难逃影响。其前后将YH001(CD40)、YH002(OX40)和YH003(CTLA4)作为活性化合物授权给Syncromune,将YH008(PD-1/CD40双抗)大中华区权益授权给微芯生物,从自研转向合作开发。

这期间,百奥赛图于2019年建成发布了全人源化小鼠平台RenMab,并在此基础上陆续开发出针对不同药物形式的技术平台,后统称为RenMice全人抗体/TCR小鼠平台。

RenMice系列平台。信息来源:百奥赛图科创板招股书。界面新闻记者陈杨制图

2020年3月,公司进一步开启“千鼠万抗”计划。也就是利用前述平台,得到针对人体内千余种潜在药物靶点的靶点敲除(Target KO)小鼠(“千鼠”);再对每种Target KO小鼠免疫后得到数百种针对该靶点不同表位的抗体分子(“万抗”),从而形成丰富的抗体分子库。

这相当于做了一家抗体分子超市,供药企客户挑选。百奥赛图的“收费”模式则是与客户合作开发或授权/转让分子序列,将分子往后期推进,从而获得首付款、里程碑款,甚至药物上市后的销售分成。

沈月雷曾撰文提到,“千鼠万抗”计划针对的是创新药物验证的长周期和高度不确定性。

它通过体内药效评价先回答两个问题:这是不是一个好靶点、针对该靶点的抗体有没有效。对于体内有效的抗体,再进行其它体外研究。他将这些潜在靶点比作种子,“千鼠万抗”计划的工作则是将其放到苗圃里,等看到青苗,药企再买回去做更大规模的种植。

而值得一提的是,当下国内创新药公司在经历过前几年的第一波行业高潮起落后,也已转变发展思路。

界面新闻观察到,与此前模仿海外同类产品,聚焦国内市场,将竞争风险后置于商业化阶段不同,当下药企和资本都意识到追求差异化/源头创新、填补未满足临床需求的重要性,换而言之将竞争风险前置于研发阶段,在全球市场中形成竞争力。

这或使“千鼠万抗”抗体库面临与此前免疫检查点人源化小鼠不同的市场需求。

据科创板招股书,百奥赛图已和德国默克、吉利德科学、IDEAYA、百济神州、翰森制药等数十家海内外头部药企就“千鼠万抗”发现的药物分子授权/转让或RenMice平台达成合作。不过界面新闻在丁香园insight数据库检索发现,只有少数交易官宣了交易金额,且数额偏小。

财报则显示,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累计签署约280项治疗性抗体及多种临床资产合作开发/授权/转让协议。其中2025年上半年新增签署约80项合约,较去年同期增长约60%。

该业务也被百奥赛图看作第二增长曲线。

2023年8月,沈月雷接受时代周报采访时提到,由于毛利相对较低,公司暂时不打算扩大基因编辑业务板块规模。模式动物销售、临床前药理药效评价服务的增速非常快,但业务发展总有天花板。抗体转让的首付款一般能覆盖前期投入,后续付的里程碑款是百分百的纯利。所以他估计未来几年,抗体转让业务将是公司最大的收入来源。

百奥赛图各业务营收及占比。数据来源:百奥赛图科创板招股书。界面新闻记者陈杨制图

10月21日,百奥赛图进一步向界面新闻分析抗体发现业务能呈“指数级增长”的因素,包括抗体分子“货架”持续扩容,带来合作机会快速增加;平台赋能效应增强,客户重复合作率提升;以及合作方式由一次性转让向多阶段授权演进,形成复合收益结构。

不过一CXO上市公司高管向界面新闻提到,大量里程碑交易的重头戏是在后期,即药物做到临床三期、上市,销售额达到一定规模才能触发,滞后性明显。

对于后期收益与风险把控,百奥赛图则告诉界面新闻,其在合作中采用“多元化研发+广泛授权+风险平衡”策略:对早期研发阶段的分子达成大量广泛的全球药企合作,大量而分散的对外合作为获得后期收益,平衡风险提供基础;对潜力较大的项目则适度推进至临床前阶段后再授权,并谨慎选择适合的合作伙伴,以提高收益上限;公司也对合作方进行严格资信评估与进度跟踪。

从财务数据上看,2023年公司“千鼠万抗”计划等大规模研发投入阶段结束,研发费用大减,这是除收入增长外,百奥赛图能在2024年首次扭亏的另一原因。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现金及其等价物余额为4.21亿元。

热门
标签列表